(清光绪《乐清县志》所载磐石古城图)
磐石古名盘屿,因城内有珍珠山,故又名珠城。处乐清市西南隅瓯江北岸。东北两面与北白象镇接境,南濒瓯江与龙湾、永强等地隔江相望,西北枕芝山,灵昆岛横其前,雷公山峙立江岸,黄华关遥扼其东,组成军事地理形势。
磐石是温州的江防门户,自古以来,温州海上有事,磐石必首当其冲。在元末方国珍在沿海一带扰乱,被明将汤和、吴桢等击败,在磐石江面投降。为防止方国珍余党在海岛继续为患,明洪武八年(1375),在磐石设卫,驻重兵。自明永乐十五年(1417)至嘉靖年间,倭寇不断侵扰,磐石卫城屹立无恙。明 末,卫军解体。清顺治三年(1646),清将范绍祖兵临磐石,在此渡江攻温州。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举兵抗清,曾占据磐石城,继之有靖南王耿精忠反清,亦占过磐石,至民国后期,日机对磐石城内多次轰炸,继而日本侵略军侵入磐石。磐石设卫以来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军事的历史。
据《乐清县志》载,明洪武八年(1375)朝廷在此设卫,洪武十七年(1384),信国公汤和巡视沿海,在磐石建城。二十年乃成功,城“周九里二十步,计一千五十丈,高二丈,厚一丈”。城建成,改称“磐石”,取其“坚如磐石”之意。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温处兵宪查绛(宁国人),开始大修,“高于旧城四分之一,倍厚之,城门四,东名迎晖,南名镇江,西名肃清,北名承恩。门楼、角楼各四个,水门二坐,窝铺七十二,城堡一千七百九十,外有濠河”。
清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下令迁界,磐石城被拆弃。至康熙九年(1670),沿海弃地奉令展复,清廷派游击祖应善守备磐石,改卫为寨,祖应善重筑磐石城,规模比旧城较小。在解放初时,磐石城几乎全部被拆毁,现今只有西门、北门尚有城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