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塘村
黄塘城
作者: 山峰   来源:《乐清的城墙、烽堠与集市》
 

黄塘村城墙(赵文微摄),乐清市文物保护所提供

黄塘村城墙西城门(赵文微摄),乐清市文物保护所提供

   淡溪镇的黄塘村,系周姓人一大村落,至今457户,1721人,其中周姓占85%,属于我市典型的氏族聚居村,系省级名村(1994年入编浙江省名村志)。黄塘村历史悠久,在北宋嘉祐年间,黄塘一始祖周仕勋从永嘉杨田卜居于该处,迄今已近千年。

   黄塘地处双溪汇流近北首,其左笔架山拱秀,右首溪水萦回,白龙山居其后,七星池于其前,实乃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隋代名刹寿昌寺亦筑其村。明弘治进士朱谏在《重建寿昌寺方丈碑记》一文中赞黄塘:“江南以浙江为胜,浙江以永嘉为胜,永嘉之胜在雁山西南,梅溪东北,环川抱原中起者黄塘也。寿昌寺踞其中,土之沃且厚者。”此村属仕宦世族,富贵人家之多,名闻乐邑。早在东晋初年(323),有“朝廷派命官郭璞赴永嘉视察建郡,间来黄塘拟县址,后称土轻而不果去”的县志记载。明永乐乐清县志载:“黄城旧时有街、有井……”

   黄塘周姓的历史变迁,谱载:“至元间,黄塘周氏又分迁杨川、泽基等地。”实乃由一人而成万众,因一脉而成万派之宗地。而其间也不无渗透着周氏祖先创业的艰辛,他们历经世代造田垦地,又为防洪而向黄土堤塘(故今名黄塘)等的创业过程。迄清间,周姓人在抵抗外患确保乡方立下了很大功劳。在光绪中叶,朝政腐败,外患不断,国衰民穷,附近数县无业游民落草为寇、揭竿持械,聚众数百人常到各地抢掠(时称山贼),直接威胁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黄塘人多次被抢掠,很多周姓人仓皇逃难。族谱载:“吾胞公季思心甚忧之。聚数十万黔首而为一部落,其中刀矛剑戟攻守具备,本可以固然,无一城堡以联络之,恐不足以御外侮。合百族而为一村落,其中庐舍闾巷安顿合度,固可以自适,然无一围墙团聚之,恐无以示巩固我周氏太祖之基业。”

   于是在宣统初年,族长们建议族人各自出资建筑城墙。由周焕西为首事,邀周然祥诸人相酌,且带头躬出重资,肩兴筑之任……鉴选地理、何向宜门、何向宜沟而鸠工动众。历时数年,用溪石垒成的四周围墙筑成,高丈余,广七尺,周围千余丈,设东西南北城门四,间隔‘枪孔’,东西方挖护城河。自此既可以御卫,又可以御人。此城总费金千余元,于宣统辛亥(1911)告成,有力地保障了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查民国二年(1913)的黄塘周氏谱载其城:“团体坚而形神固,貌兹[]小丑,尚敢跳梁,顗觎也哉……东接孔道,西挟溪流;外侧东西皆环大溪,有金汤之势焉,非我宗亿万世不拔之基乎……焕西承父志固嘉,而培金,羲初、衍祚、伯川、国轩诸公与有力焉。”地人安居乐业,由此富户逐增,清间出大财主计十来户,知名人士尽出。至今淡溪还流传着一首山歌:“黄又黄,山贼抢黄塘,黄塘人有能力,除了贼头保安康。”那时,由于黄塘率先筑城,深得邻村人拥护仿照。其间的埭头、茅垟、湖上庄三村都先后筑起城墙,均有力地保障了地人之安全。至今黄塘村还留西、南城门两座,西、北二处部分城墙。由于黄塘村双委重视文保工作,古城门、该村的部分古城墙与八座清代建筑的古民居(俗称财主屋,总计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得到较完整保护,2005年黄塘村被列为温州市级历史文化村(2012年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

黄塘村老宅三退屋、老洋房俯视图(赵文微摄),乐清市文物保护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