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籍名人
黄式苏
作者: 张炳勋   来源:《爱国诗人黄式苏》
   

 

黄式苏(1874-1947),字仲荃,号胥庵,后改名迂,别署迂叟、迂仲。他十七岁时即以擅长诗文联语闻名,为“海内师表”陈介石所欣赏,而后执教于白象金鳌书院与县学堂,才气纵横,写有《挽赵星桥茂才》、《庚子感时》、《题戊戌政变》等诗,直抒胸臆,诗胆照人。清光绪壬寅(1902)中举,次年会试名落孙山,遂求实学。后来,瑞安黄绍箕重其才,邀他到京师编书局任职,为《新世界学报》撰稿,后又应云南提学使叶尔恺聘请,到云南助理学务,途中因战乱返回,沿途写有很多唱和诗篇,刊有《天南鸿爪》、《台江骊唱》诗集。

黄式苏故居(张晓月摄),乐清市文物保护所提供

黄式苏故居后院门(张晓月摄),乐清市文物保护所提供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方响应,黄式苏此时正任温州师范学堂监督,其同年郭年澐任温处兵备道,郭对革命态度暧昧,黄受命前往拜访,晓以大义,喻以利害,郭遂交卸兵权,避免了一场流血战争。随后,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黄被选为教育部副部长。

黄式苏能顺应时代潮流,先后参加了光复会、同盟会,清末曾被推举为浙江咨议局议员。光复后,黄式苏任浙江遂安县知事,奉令禁种鸦片烟苗,连续数月在山里奔波,苦口规劝,烟民遂全部罢种。他还开遂安一县风气之先,创办了女子学堂。1915年,黄式苏改任福建泰宁县知事,捐出俸禄,倡议重建宋李忠定(纲)祠和明画网巾先生墓道,表彰贤哲,激扬忠义。1918调任宁德县知事,在重视农业生产、兴办学校、拯济灾民、禁种鸦片等方面均有成效,省政府考核时称他“勤政爱民,颂声交作”。1922年,黄式苏卸任离开宁德,当地民众夹道相送,一时传为佳话。

黄式苏一生酷爱诗词,自号“诗淫”,其诗友朱复戡别号“诗馋”,故黄式苏赠诗云:

     江东有客号诗馋,我亦诗淫自署衔。

     未识旗亭同赌句,谁多诗句入歌衫?

黄式苏最终以诗闻名,纪游篇什极多,如《春明杂咏》、《越中杂诗》、《徐州杂诗》、《金陵杂诗》等,其诗清醇雅健,用典使事落落大方。如《杨州杂诗》:

     长堤终古属隋家,几树垂杨尚暮鸦。

     最是无情清夜月,不堪来照玉钩斜。

 

     蜀冈一角绮堂开,欧九风流亦可哀。

     却有六朝山似旧,青青犹渡大江来。

 

     渔洋不作卢曾死,从此诗盟更属谁。

     落日邗沟呜咽水,声声似恨我来迟。

 

     二分明月板桥多,画舫清尊日夜过。

     一自舳舻衔海去,都人空唱懊憹歌。

黄式苏亦擅长翻出新意,力避平庸熟语,语言幽默活泼。如:

      复戡书来,问讯近作,戏酬

     有人夜关负山去,驱使桐严落纸飞。

     只恐龙湫同被劫,苦思雁荡未能归。

     书来翻问有诗否?别后深知羁宦非。

     鹏也无厌搜句尽,肯留待我遂初衣。

复戡名朱鹏,当时正游历桐庐,写有很多诗作。黄式苏闻讯后,除了羡慕之外,更思念家乡的雁荡山,但因为官职责所在,只能待年老后回乡栖居,一偿夙愿。

抗战爆发,黄式苏年事已高,却抚事感时,诗文饱含无限爱国精诚。当时作有《近代军备杂咏》,其小序被行家所赞赏,代为印发,影响很大:

丁丑之夏,日寇拥兵寻衅。恃彼天骄,侮我积弱。辽冀沦陷,平津阽危。重门早已洞开,卧榻纵其鼾睡。犹复狼贪无厌,蚕食不已。悉索国中之赋,胁为城下之盟。我国人无可复忍,愤而抗战。唯是近代战争,专恃军备,制械日新,杀人弥烈。彼挟利器而来,我凭血肉相搏。旅进旅退,再接再厉。南北胜负时殊,民族存亡未卜。而同仇敌忾,举国一心。既泯阋墙之争,共励枕戈之志。生者剑及履及,死者可歌可泣。天方启以殷忧,国庶兴乎多难。不佞索居僻壤,囿于咫闻。生逢天宝乱离之日,浮海还家;敢附杜陵忠爱之名,赋诗成史。爰取军备中可资吟咏者,撰为长句六首。杀机满地,岂徒陈咏物之词;劫火弥天,亦聊抒忧时之意云尔。

录其首尾两首:

       咏手榴弹、机关枪、大刀

     十年薪胆半虚过,待旦知谁独枕戈。

     兵器固愁难抗敌,人心且喜渐谐和。

     弹能中的声先夺,枪似连珠响更多。

     争及横刀身浴血,誓将赤手挽山河。

 

         咏无线电播音

     万方消息布金陵,处处闻声得未曾。

     不出户知天下事,乍来书有远方朋。

     一隅胜败初无定,百战存亡终可凭。

     军报朝朝传海曲,摩挲泪眼望中兴。

 

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黄式苏笔挟风云,对政海暗潮辛辣讽刺,毫不留情,对历史进程中的大事,立论确切,言辞悲切,作有《迁都重庆感赋》、《都城不守有作》、《鹿城即事》、《西望》、《哀长沙》、《一电》、《寇退郡中油铁劫掠一空》、《避地》等诗。

1943年,黄式苏在七十生辰时赋诗一抒胸臆,字字血泪,渴望抗战胜利的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弹纸归来六载过,惊看东海日扬波。

     九州破碎无完土,万里纵横遍枕戈。

     凭仗诗篇吐肝胆,摩挲泪眼望山河。

     放翁家祭终虚事,忍死须臾待凯歌。

抗战中,黄式苏数次避难于山区,临行时屡屡告诫亲朋好友,勿事敌伪,为虎作伥。其山居时仍坚持诗报,与重庆、成都友人互通音讯,以获知国际动态和战况,不忘恢复山河。日本投降后,他立即携家人回家,见升平可望,欣然赋《感事》数首,曾刊载于《浙瓯日报》:

 

     艰难血战八年过,破碎神州可奈何。

     今日诸军齐奏凯,汉家收拾旧山河。

 

     老来喜见九州同,忍死须臾望不空。

     笑比放翁我何幸,无烦家祭告平戎。

 

当时浙江省府因其德高望重,根据地方意见,拟任命为县参议会副议长,他借辞老病,坚辞不就,并赋《岁暮感怀》一首

 

     蹉跎皓首百无成,退卧沧江了此生。

     已送残年归寂寞,可容余日度升平。

     老来遁世畏闻政,痛定逢人愁说兵。

     岁暮胸中罗万感,猛惊爆竹又声声。

黄式苏一生清贫自守,晚年不问外事,于19471126日卒于家中,享年74岁。丧礼隆重,祭幛、挽联极多,其中一联概括了其生平:

     名寿千秋数卷集;

     风清两袖十年官。

黄式苏著有《慎江草堂诗》六卷,近代诗坛巨擘陈衍编写《石遗室诗话》及《近代诗抄》,均收录其诗作。当代诗人陈声聪又将其诗作采入《荷堂诗话》,并在香港报章评介。

乐清市柳市镇象阳高园村有一座黄宅,正屋七间,门台嵌有一对集句联:

     江山助磅礴;

     星斗焕文章。

诚如此联所说,这里出了个文名赫赫的爱国诗人黄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