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籍名人
节义不让梅溪,以死殉国的南宋两部尚书——刘黻
作者: 张雁洲、许宗斌   来源:辑录自《南宋两部尚书刘黻》、《昨夜风——乐清历史文化述略》
 
 

 

   刘黻(1217-1276),字声伯,号蒙川、质翁,死后谥忠肃。出生于乐邑左原岭东麓的郭路里大桥头(今属石帆)。王十朋与刘黻,一居左原岭之西,一居左原岭之东,一处南宋之初,一处南宋之末,中间相隔一个世纪,在乐清南宋历史长河中遥相辉映。刘黻是乐清历史上的一位传奇性人物,他只活了六十岁,但一生坎坷,大起大落:曾为流徒,复为高官(从身兼两部尚书到参知政事),终至以身殉国。清代学者林大椿有言“吾乐当南宋时名儒辈出,而梅溪王詹事为称首……后八十年,而蒙川刘先生出焉。节义不让梅溪,而境之艰阻有甚于焉者”。

           刘黻墓(陈元友摄),乐清市文物保护所提供

           刘黻源远泉(陈元友摄),乐清市文物保护所提供

   刘黻少时曾在雁荡山中僧寺读书,淳祐十年(125033岁时考入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当时南宋王朝正走下坡路,国内党祸横生,朝中宗派斗争激烈;北方蒙古族虎视眈眈,屡屡入侵,国内外矛盾十分尖锐。在太学期间,刘黻做了两件震动朝野的大事。一件是在他入学后的第二年,朝廷遣散京学类申(京学即临安府学;类申,指外州县由本贯“类”其姓名而“申”送来的游学者)。当时的刑部尚书程公许上疏反对,宰相郑清之便授意殿中侍御史陈垓弹劾程公许;另有右正言蔡荥弹劾董槐。刘黻认为这是“去正人以成奸党之私”,并联络太学生百余人上书朝廷,陈述己见,竭力支持程公许一派,斥陈垓等为奸党。但没有得到理宗的理会。第二件事是在理宗宝祐四年(1256),当时在朝中多方钻营、拉帮结派的奸臣丁大全,为了排斥宰相董槐,找借口上书理宗弹劾董槐,迫使理宗把董槐贬出京城。刘黻对此十分不满和愤慨,再次串联了太学生陈宜中、陈宗、黄镛、曾唯、林则祖等一起上书理宗,弹劾丁大全,他们的正义行动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和拥护,称他们为“六君子”,世称“宝祐六君子”事件。然而理宗认为这是太学生无理取闹,竟不采纳他们的意见。后刘黻又上书谏皇帝要忧时治国,不可玩物丧志,进而得罪了皇帝,被削去学籍,流放江西大余前后四年。当刘黻临行向母亲告别时,他的母亲解氏道:“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速行!”刘黻也在《思亲》诗中写道:“拟着青衫归拜亲,青衫未着已危身。”感叹仕险恶。

   刘黻被流放南安军横浦(今江西大余西南大庾山),直至景定二年(1261)被召回太学。时贾似道接丁大全任右丞相,刘黻廷试时,对策中意见与贾不符,又被压制了一段时间,至景定三年(1262)才登进士,初任昭庆军节度掌书记,不久擢升监察御史,后因父回乡守孝。孝满后,授官集英殿修撰。又因上疏论皇帝赏赐之滥而获降官,出任庆元(今宁波)知府,兼沿海制置使,在地方官任上做了许多利民之事,如建济民庄、周济贫因百姓;得视发展文教和农业生产,建兹湖书院、颁布《庆元府劝农文》等。八年后被朝廷召回,咸淳八年(1272)拜刑部侍郎,九年试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兼中书舍人兼修玉牒兼侍读,封乐清开国男,十年因母病故还乡守孝。

   德祐元年(1275),永嘉人陈宜中召刘黻,荐为端明殿学士,刘因贾似道专权辱国,因辞不受。第二年,蒙军将领伯颜攻入临安,恭帝献国玺。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及附马球都尉杨镇等图谋恢复,拥益王昰、广王昺经婺州由温州入海,立赵昰于福州,是为端宗,改元景炎,陈宜中任左丞相兼枢密使。十一月,元军直逼福建,陈宜中等拥端宗渡海赴广东潮州,并以兵[]迎刘黻共主政事,任为参知政事。在国难当头之际,刘黻不计个人安危,把家事交托弟成伯,毅然携夫人及次子奔赴国难,随军至广东惠州罗浮(今广东增城县境)患病身亡。夫人林氏和次子从球亦蹈,为国殉难。

   刘黻在诗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诗歌受陈子昂影响较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他:“黻危言劲气,屡触权奸,当国家板荡之时,琐尾相从,流离海上,卒之抱节以死,忠义之气,已足不朽;其诗亦淳古淡泊,多规陈子昂体,虽限于风会,格律未纯,而人品既高,神思自别,下视方回诸人,如凤凰之翔千仞矣。”他的一篇策论为《宋文选》所选,诗歌多首为《宋诗别裁》《宋诗鉴赏辞典》等选本所选。早期作品《和酬刘监岳》写于初到江西大余谪所之时,表现了不屈于恶势力的气节:

     四十余程到庾关,到来无日不看山。

     誓持冰雪松筠操,肯学春风挑李颜!

     一饭不忘三祝处,瓣香何慊二忠间。

     梵宫咫尺骚坛近,犹愿奚囊续往还。

作于晚期的《题江湖伟观》,因有感于多年来皇帝暗弱,权相乱政,国事日非,仕途风波险恶,字里行间难免透露出一种苍凉的意味: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斑。

   刘黻的诗不乏忧国忧民之作,如《淮上》写准北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明月家家泪,西风处处愁”。也有一些诗写得较为轻松平和的,如五律《过白沙》:

     出郭才数里,片景尽渔家。

     夜静惟闻犬,潮平不见沙。

     寒风欺槿叶,淡月映芦花。

     世路几消歇,一翁常施茶。

   写家乡乐清海滨渔村风光如画,清新可喜,于白描中间出警拔之句,“寒风欺槿叶,淡月映芦花”一联,置之古典名句中亦无愧。

   《宋史》称“刘黻分别邪正,侃侃敢言,亦难能者”,这样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在权奸气焰熏天、人人钳口的时局下,刘黻能“侃侃敢言”,很不容易。身后其弟将搜集到的诗文编为《蒙川遗稿》。据陈纬辑录:其著作见于史志文献载录的有:《宋史》本传称《蒙川集》十卷;《续文献通考》和元文学家李孝光都说蒙川诗有《问梅集》;《经义考》载忠肃公《太极说》一篇、《中庸大学说》一篇;《慎江文征》卷二十三收《云门福地记》一篇;《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四列《蒙川遗稿》四卷;《乐清县志·经籍志》称其有《谏坡奏牍》、《薇垣制稿》、《经帷献纳》和《濂洛论语》十卷。著述涉及经、史、子、集诸部类,洋洋大观,可谓宏富。

附:《蒙川遺稿》清咸豐七年(1857)劉永沛等木活字印本(藏浙江大学图书馆)书影(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