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乐清大荆淀岙(今作田岙)人,附近有五峰山,他在山中筑室读书,讲学著述,因以“五峰”为号。据《元诗选·李孝光小传》,孝光“为人美髯伟干”,性格豪放,自称“五峰狂客”,和一般人想像中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大异其趣。
李孝光少怀济世之志,壮岁遍游名山大川,往来江南大都会,并曾寓居金陵(南京)数年,又在昇州(江宁)学宫里教过书,结交众多名流,当时的著名作家、诗人张雨、张翥、杨维桢、萨都剌、柯九思等都是他的朋友,常相唱酬。因精通经籍,学问渊博,名誉日著,“四方之士,远来受学”。著名学者朱右和陶宗仪都出自他门下,泰不华(《宋史》编纂者之一)也曾问学于他。李孝光是一个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但得不到一展抱负的机会,直到五十九岁时才被朝廷征召,在京城当过几年无足轻重的著作郎和秘书监正字,最终是以文学名世。
李孝光有过学术方面的著述,如《春秋述始》《太极图说》《孝经图说》之类,并得到过元顺帝的赏识,但这些著作都没有流传下来,流传下来的是诗文。他的诗文成就很高,诗与杨维桢并称“李杨”,当时有“前有虞(虞集)范(范椁),后有李(李孝光)杨(杨维桢)”之称,张雨认为他的诗超过建安、黄初的“七子”“三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元诗绮靡者多,孝光独风骨遒上,力欲排突古人。乐府古体,皆刻意奋厉,不作庸音。”都是很高的评价。清初顾嗣立编《元诗选》,录李孝光诗多达三百五十七首。文,杨维桢举他为元文四大家(另三人为姚燧、虞集、吴澄),叶盛列为元文十二大家。《元史》本传说他“以文章负名当世,其文一取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以措辞。”贝琼用“瑰诡奇绝,视有唐为无愧”的话赞美李孝光和杨维桢的文章。在乐清古代作家诗人中,还没有谁的诗文有这么高的美誉度。
李孝光和杨维桢是元古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在乐府诗的创作上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绩。代表作有《箕山操》《采莲曲送王伯循》《大星》等。《箕山操》:
箕之阳兮,其木樛樛。箕之冡兮,白云幽幽。彼世之人兮,孰能遗我以忧!虽欲从我兮,其路无由。朝有人兮,来饮其牛。
李孝光为人赞赏的古乐府还有被宋绪《元诗体要》评为“有魏晋风格”的《采莲曲·送王伯循》:
采莲江之南,采莲江之北。采莲何所有?但采莲中菂。蚤闻离别苦当尔,不愿从前作相识,纵令离别,不复相忆。
被胡应麟评为“雄浑流丽,步骤中程”的《大星》:
大星在天小星落,城头呜呜吹画角。津吏击鼓河上船,行人草草居人怜。男儿堕地弧矢车愿,南北东西君莫怨。
李孝光的近体诗也写得很出色。人道五峰五言律诗格调苍秀,浑然唐音,如《送萨郎中》《天台道上闻天香》《远山》《绿水》,都是精彩之作。《送萨郎中》:
登高望吴楚,芳草满汀洲。
离别安足念,英雄翻百忧。
山河吞故国,江汉入秦州。
今日新亭饮,因君感滞留。
七律尤佳,如《饮濡须守子衡君宅二首》之一:
客子东来西向楚,河流兀兀舞轻舠。
雪消巢县青山出,雨后焦湖春水高。
赖有使君持玉节,未须故旧问绨袍。
眼中贺监文章伯,又使时人见凤毛。
李孝光极爱家山雁荡,写了许多歌咏雁荡山的诗,其中多有佳作,如七律《次陈辅贤游雁山韵》:
竹杖棕鞋去去赊,一春红到杜鹃花。
山椒雨暗蛇如树,石屋春深燕作家。
父老行寻灵运屐,道人唤吃赵州茶。
明朝尘土芙蓉路,犹忆山僧饭一麻。
李孝光善填词,保存其集中的词有二十多首,《念奴娇·赠余氏子和东坡赤壁韵》《水调歌头·题干彦明新居》《满江红钱塘舟中作》《水龙吟倚栏遥见江南……》都是精粹之作。下举《水调歌头·题干彦明新居》(一作“游雁山”):
东湖浸南麓,北荡带西山。其中大有佳处,元不减商颜。上有雁峰千叠,下有龙滩百曲,别是一人寰。昨夜雨新过,流水到花间。
一张琴,一壶酒,伴渠闲。诗成真宰应妒,万象入嘲讪。北海尊罍依旧,东里杖藜无恙,未放鬓毛斑。吾亦秣吾马,不怕路盘盘。
散文也是李孝光的强项。其代表作是《雁山十记》,以文笔简峻,意味隽永,刻画精细逼真著称,被人们誉为画本。这是一组可以与柳宗元《永州八记》有得一比的山水散文杰作。朱东润主编的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选入其中《大龙湫记》和《始入雁山观石梁记》两篇。
《大龙湫记》是广为人知的名篇,文中写雨后大龙湫的气势雄壮,慑人耳目:
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口张,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写旱季的大龙湫又是一种情景:
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石丹砂。石间无丝毫土气,产木宜瘠黑,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廿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天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拏,欲争取之,因大呼笑。
因瀑水不大,人得以从容观察,细细描摹,瀑水之外,又间以闲笔,写草木和游鱼情状,笔下的大龙湫也就带了几分妩媚。
《始入雁山观石梁记》写景造境尤为生动传神,如:
冬日妍燠,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北山立石,髡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襆被者。客冁然而笑。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
运用通感手法,描画入微到如此程度,绝非凡手所能。
李孝光的诗文集保存完整,今有“温州文献丛书”本《李孝光集校注》(陈增杰校注,上海社科出版社版)和“乐清古典作家选集丛书”《李孝光集》(陈增杰选注,敦煌文艺出版社版)行世。
附:永乐《乐清县志·卷七 艺文 元》载李孝光小传:李孝光 字季和,少博学,笃志好古。隐居雁荡五峰下,因以“五峰”自号。四方从学者众,声誉日闻。泰不花以师事之。南行台监察御史阖辞屡荐居馆阁。至正七年[1347],诏征隐士,以秘书监著作郎。顺帝召见于宣文阁,进《孝经图说》。顺帝大悦,赐上尊。明年春,升文林郎秘书监丞,卒。孝光以文章负名当世。其文一取法于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有文集十二卷,并《雁山十记》行于世。
清 抄本 (藏浙江圖書館)书影_1
清 抄本 (藏浙江圖書館)书影_2
清 抄本 (藏浙江圖書館)书影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