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州府乐清县志》卷七学业宋:
王十朋 字龟龄。少颖悟,日诵数千言。稍长操笔,已有忧世拯民之志。通六经,尤长于《春秋》。张徒梅溪,从游百数。入太学,名誉籍甚。绍兴丁巳[疑为丁丑之误。绍兴丁巳年为1137年],以上舍廷对万言。高宗览而异之,亲擢第一。宸翰褒之曰:“经学淹通,议论醇正。”是日诏天下:“毋得以金翠为饰。远方所献翠羽,悉燔之。”用对策语也。
签书镇东军判官,除校书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先是教授入讲堂,与五子分宾主,教授居宾位。十朋不可,王特加礼,居教授于中。舍人败盟,入对言“御戎莫急于用人,用人莫先于人望”。乞急用张浚、刘锜。又论杨存中以管军领三公,名器滥极。“清资加于侩伍,高爵滥于医门。统帅剥下赂上,结怨三军;道路捕人为卒,结怨百姓。”止大感悟。及金兵入境,卒起疫锜,如其言。
孝宗即位,屡迁起居舍人,兼侍讲。孝宗谓曰:“联用卿,非以藩邸之旧,将不止此。”寻除侍御史,力赞北征之计。沮于异议,徙礼部侍郎,不拜。出知饶州,究心抚字,恩惠周流。易镇夔州,饶民乞留,不可,至断桥截路。十朋从间道去。治夔期年,改知湖州。去夔如去饶。户部责虚逋三十四万,告不可,即丐祠。州人送越境,泣涕而返。起知泉州,以治绩进敷文阁直学士。泉民为立祠。凡四郡之政,光绝一时,召为太子詹事。与陈良翰并命以教太子。既至,对选德殿,以足弱给扶,减拜赐座,从容就赐鞍带。俄疾作,连章告老,以龙图学士致仕。有大星陨于故居。命下而卒。命漕臣典丧事,谥忠文。
十朋所学,一出于正。自孔孟而下,惟韩文公、欧阳公、司马公是师,故其文粹然。有《春秋》、《尚书》、《论语》解、《梅溪集》。晦庵志其墓。子二:闻诗、闻礼。
王十朋(1112-1171)是乐清人最耳熟能详的本土历史人物。南宋时期士多慷慨之气,知识分子为靖康之耻所刺激,多怀有发愤报国之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南宋初期的王十朋。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出生于乐清左原梅溪村(今属淡溪镇)一个寒素的士人家庭。青少年进代,正当中国历史发生大动乱之时,国家凌替,人民备尝离乱之苦,加之贪官污吏横行,外忧内患,使一介书生的王十朋痛心疾首,立志报效国家。他曾数入太学,绍兴二十七年(1157)四十六岁时始中进士,在廷对中,日盈万言,指陈时弊,条分对策,高宗亲笔在试卷上写下评语:“经学淹通,议论醇正,可作第一人。”即点中状元。他是温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王十朋做过京官,当过太子的老师(太子詹事),也长期做过地方官,最终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王十朋墓(赵文微摄),乐清市文物保护所提供。
王十朋是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学者,一身兼具多种角色。作为政治家,王十朋从未出将入相,但在南宋初期的政坛上却发生过较大的影响,这与当时的政治态势(主战派和主和派激烈斗争,王是主战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和王十朋自身的建树以及他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他可以说是一位达到人格高度完美的人物,是备受张栻、朱熹等人推崇的勤政爱民的模范官员,朱熹甚至把他和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相提并论;后世对他亦极推崇,视之为大贤。因而其影响力远远高于其职位和功业所达到的程度。不是说王十朋所有的作为都无可挑剔,比如他对史浩的抨击就不一定都正确,但可以说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公心,出于爱国之心。
孝感井:位于王十朋故居(今四都乡梅溪村内)是一口保存较完整的宋代古井,原名“投辖”。后因“王十朋11岁时,祖父王格得病想吃鲫鱼,王辅、王十朋父子垂钓于大井,竟然钓上了一条大鱼”的故事,乡人以为是孝心感动上天,就改大井为“孝感井”。孝感井水至今依然甘甜。
作为文学家,王十朋是乐清文学史的开宗人物,诗和文都有较高成就。王十朋的诗文以韩愈、欧阳修为师,汪应辰称其“于文专尚理致,不为浮虚靡丽”。他的政论文章大气磅礴,说理透彻,如《廷对策》。有些文章词锋犀利,如《论史浩劄子》《再论史浩劄子》。他的一些写人记事之文写得情感充沛,富于人情味,极为感人。如《代笠亭记》之写兄弟之情,《南浦老人诗集序》之写无名老诗人刘光(文中作“老刘”)的坎坷命运。《南浦老人诗集序》中的老刘,原籍南浦,流落在乐清多年,王十朋年轻时与他相遇于湖边,因意气相投而结成忘年交。老刘富于才华,豪气可掬,结果却是寂寞地客死横阳。王十朋闻信,于悲痛之余,搜集老刘的遗作,编成《南浦老人诗集》,并为作序。王十朋对他的恩师潘翼更是感情深厚,潘翼在生时,王十朋常写诗寄给他,潘先生去世后,王十朋为作悼诗《过万桥哭潘先生》,又作《祭潘先生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血泪文字:
纨绔不饿,儒冠误身。吁嗟先生,乃尔邅迍。何负于心,何罪于人。何命之不淑,
何天之不仁。何才之丰而命之啬,何气之壮而志之湮。先生之文也,浩乎如韩愈之无
涯;先生之才也,飘然如谪仙之不群。弄翰染墨也,李义山之险怪;絺章绘句也,庾
开府之清新。萧瑟乎东野之寒,寂寞乎原宪之贫,郁郁乎郑广文之坎坷,栖栖乎杜陵
老之酸辛。北窗万言,曾不值一杯之水,岂非命压人头,盖不许其伸也耶!二十余年
淹徊海滨,孰学道而不先生是师,孰择善而不先生是邻。主盟吾乡之绛帐,作成吾党
之斯文,纷纷后生,头角璘珣。夫岂自贤非教,曷因施厚报轻,痛何可陈!投老西行,
备尝险勤,小战辄衄,大期遽臻。戏侮有揶揄之鬼,除禳无郁垒之神。酒杯多握手之
交,盖棺无恸哭之宾。幸有嗣之可托,赖葭莩之懿亲。某等抠衣最久,辜恩最甚,今
日之奠已不及哀矣,徒伤血泪之沾巾。
也有一些小品写得意态萧散,极有韵致,显示出其文章风格的多样性。如《望九华》:
九华之胜,不在山中。从江上望之,秀逸清远,夕波落日,邈然于怀。又得太白啸歌,为舟泊林岸,便觉九子依依向人。
王十朋的诗,无论是歌咏祖国山河,品评历史人物,还是亲朋之间的酬唱,都洋溢着爱国主义的热情,闪烁着人格的光辉。“龙大那容在此湫,银河得得为飞流。好乘风雨昂头角,直到天池最上头。”这首写大龙湫的诗,表达了他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在初到泉州太守任上时写的《宴七县令》:“九重宵旰爱民深,令尹宜怀抚字心。今日黄堂一杯酒,殷勤端为庶民请。”体现了他的爱民思想。对祸国殃民的权奸如秦桧之流,则在诗中极尽讽刺鞭挞:
雁荡冠天下,灵岩尤绝奇。烟霞列屏障,日月悬旌旗。岩前有卓笔,右以书雄词。开聪况非遥,洞前听无疑。愿起灵湫龙,云雨行可为。愿用真柱石,永支廊高危。愿扇造化炉,四海归雍熙。愿招鸾凤友,朝廷相羽仪。何人梦石室?妄谈夸一时。那能了世缘,未免贪嗔痴。名山误见污,公议安可欺?愿借龙湫水,一洗了堂碑。诗以寄老禅,狂言勿吾嗤!
山水诗和行旅诗是王十朋诗中的重头。这方面的作品数量既多,质量也高。前期以写家乡左原和雁荡山水为主,后期为出任饶、夔、湖、泉四郡知州期间所写,许多写于路途,歌咏祖国河山,抒发行旅所感。下举他初游雁荡山所写的《题灵峰三绝》之一和赴任夔州时过大冶县时所写五律《宿大冶县》为例,《题灵峰三绝》之一云:
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屐可曾闲?
雁山新入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
《宿大冶县》云:
隔岸呼舟子,湖山日欲曛。
人家数点火,风物一川云。
小渡渔人占,中流县界分。
秋深山驿冷,萧瑟夜深闻。
王十朋的诗,古体浑淳质朴,近体秀婉舒健。王十朋的近体中,以七律成就较高。写于早期的如《题湖边庄》《咏柳》《伤时感怀》《夜雨述怀》《湖边庄怀刘谦仲》,或景,或咏物,或感事,或怀人,都是精粹之作,表明作者很早就显露出不俗的诗才。
十里青山荫碧湖,湖边风物画难如。
夕阳茅舍客沽酒,明月小桥人钓鱼。
旧卜草庄临水竹,来寻野叟问耕锄。
他年待挂衣冠后,乘兴扁舟取次居。
(《题湖边庄》)
东君于此最钟情,妆点村村入画屏。
向我无言眉自展,与人非故眼犹青。
萦牵别恨丝千尺, 断送春光絮一庭。
叶底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
(《咏柳》)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如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夜雨述怀》)
湖山如画水如蓝,杖屦湖边酒半酣。
往事萧条谁共说,旧游零落我何堪。
炎凉世态从他变,生死交情只自谙。
诗客有魂招不得,秋风依旧满江南。
(《湖边庄怀刘谦仲》)
晚期的举作于夔州的《韶美归舟过夔,留半月语离,作恶诗二章以送》之二为例,此时作者已深尝宦途况味,心境已大不同于前,诗风转为沉郁:
弱羽年来正倦飞,夔门邂逅故人归。
人生一笑难开口,世事多端合掩扉。
况是桑榆俱暮景,何曾富贵已危机。
明朝怅望仙舟远,百尺高楼上静晖。
王十朋亦善词,留传的词作有二十二首,其中《点绛唇·素香丁香》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词云:
落叶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王十朋的赋也颇有特色,其《会稽三赋》是南宋大赋的杰作,《双瀑赋》则是宋代文赋中的名作。
按照王十朋的诗文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有他一席之地。台湾学者郑定国认为,王十朋“是南宋初诗界第一大作手”,“论诗品足抗衡陆杨范氏(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而超越尤氏(尤袤)多矣”。以往的文学史家忽视王十朋的文学成就是不公正的。我接触到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中,唯程千帆《两宋文学史》介绍过王十朋的散文小品《望九华》,马识高《赋史》中介绍他的《会稽三赋》,但古代和当代各种诗文总集、选本和鉴赏辞典,大多都会选录王十朋作品。
《梅溪集》明正統五年劉謙、何@刻天順六年重修本(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1
《梅溪集》明正統五年劉謙、何@刻天順六年重修本(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2
《梅溪集》明正統五年劉謙、何@刻天順六年重修本(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3
《梅溪集》明正統五年劉謙、何@刻天順六年重修本(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4
《梅溪集》明正統五年劉謙、何@刻天順六年重修本(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5
《梅溪集》明正統五年劉謙、何@刻天順六年重修本(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6
《梅溪集》明正統五年劉謙、何@刻天順六年重修本(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7
《梅溪集》明正統五年劉謙、何@刻天順六年重修本(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8
《梅溪集》明正統五年劉謙、何@刻天順六年重修本(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9
《梅溪集》明正統五年劉謙、何@刻天順六年重修本(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10
《梅溪集》明正統五年劉謙、何@刻天順六年重修本(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