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谏(1462-1541),字君佐,乐清瑶岙人。瑶岙地处雁荡之南,故自号荡南。
朱谏出生诗礼世家。十一世祖,即瑶岙朱氏的始祖朱烨(原籍福建东山),登南宋嘉定戊辰(1208)进士,官乐清县令,慕恋瑶岙山水明秀,遂定居于此。七世祖朱希晦(1309-1386),名复翁,号云松,元末著名诗人。明洪武间诏征山林隐逸,授朝列大夫,不受辞归,有诗集《云松巢集》行世,清代选入《四库全书》。朱谏少颖悟,及长,从永嘉花坦朱墨臞先生学。数年后回家,居雁荡山中和西山书院自学继续学业,弘治八年(1495)秋中举人,明年春登进士第。历任歙县、丰城县令,武定州知州、南京兵部武选司郎中、赣州知州、吉安知府,吉安知府任上因平定朱宸濠有功,经王守仁奏升任守庐陵道。正德十四年(1519),年届五十四的朱谏因丁母忧回乡,从此以年事已高为由,辞官归田,授中宪大夫。
朱谏饱学,负吏治之才。早在丰城县令任上,江西督学使蔡虚斋与其交谈一宿,赞道:“吾始见君制作,谓为词家,继见政事,谓为能吏,乃今而知君理学中人也。”朱谏秉性耿介,早期仕途因此常遭压抑。在任武定知州时,因不满刘瑾爪牙的飞扬跋扈,得罪了刘瑾。时刘瑾专权,屡兴大狱,无恶不作,朝野慑服,朱谏几遭杀身之祸,别人都非常担心,朱却泰然处之。不久刘瑾身败,祸事始免。赣州知州任上,朱谏镇、抚兼施,配合王守仁,迅速平定了多年不能解决的大帽山之乱,因功升吉安知府。时居南昌的明宗室宁王朱宸濠蓄有异志,朱谏预识其中隐情,在吉安境内未雨绸缪,广积粮草、操练士卒、加固城墙、深挖壕沟,暗中备战。并且对吉安朱宸濠爪牙仗势横行,朱谏依法将其惩治,一则为民除害,二则预先翦除了朱宸濠的羽翼,为日后王守仁平叛消除了隐患。两年后,朱宸濠果然叛乱。时任提督南赣军务的左签都御史的王守仁就选择在吉安起兵,仅43天就平定叛乱,并擒获朱宸濠。事后朝廷论功行赏时,王守仁认为这次军事行动迅速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吉安兵精粮足、城池坚固,奏请升朱谏为分守庐陵道。但朱谏选择了辞官归乡的道路,表面上,说自己“仕至二千石,于书生分侈矣”,实际上,他看透了宦海风波险恶,有他的《笋鼠》诗为证:
饥不愿食太仓粟,渴不欲饮黄河水。黄河水涌近龙门,逆一批须臾死。太仓峙粟高若山,内有虎豹严九关。涎未及垂胆先落,一遭湯镬无生还。山中有笋初出泥,笋端柔脆甘如饴。山下无人问行迹,口充腹实心怡怡。君不见,汉天子大烹养寒士,韩彭铁券墨未干,颈血交溅咸阳市!古来鼎食含祸胎,一见笋鼠令人哀。
朱谏是一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名人,他兼为诗人和学者,是明代中期温州地区的一位重要诗人。朱谏诗才敏捷,很早就有诗名,“其为诗歌,兴趣所到,对各挥毫,略不经意,而文人墨子,经时日,雕肝肾,或反不及。”(王健《荡南朱先生行状》)朱彝尊、孙诒让等后世名家对朱谏诗都有较高评价。朱彝尊谓“其近体足自名家”,孙诒让则谓其古体“五言寄托遥深,迥殊浮响;七言亦极踔厉纵横之至”。朱谏勤于作诗而不蓄稿,作品多有散失,死后由其子灵谷从亲友中搜集遗篇,复经王叔杲汇编刊行,取名《荡南集》。其后万厉时的陆釴选辑其部分作品入明诗总集《盛明百家诗》——能荣膺这一荣誉的乐清只有他和侯一元二人。现在我们看到的朱谏诗集,除《盛明百家诗》所收《朱荡南集》一卷外,再就是清道光时乐清文士叶正阳据朱谏十世孙朱西园搜集的朱谏诗作重编的四卷本《荡南诗集》,其中多数作品未见于《盛明百家诗·朱荡南集》。《盛明百家诗·朱荡南集》和叶正阳编的《荡南诗集》,加上别的一些佚诗,现在存世的朱谏诗约四百多首。尽管这远非朱谏诗歌作品的全貌,且多是后期作品,仍能看出朱谏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
朱谏推崇李白,其作品也在李白之风。他的五言古风多咏古人古事,借古讽今,“寄托遥深”。如《龙须席》写龙须草的传说和龙须席由贵到贱的变化,讽刺统治者的奢靡,矛头直指储君,可谓胆大包天。《阿房》《吴宫燕》诸什写富贵繁华的无常和不可恃,是一记醒世钟。朱谏的七言歌行气势纵横,张合自如,辞彩华赡,意象纷呈,深得李白歌行的奥窍。如《滟滪堆》最能体现其“踔厉纵横”的特点,可谓李白《蜀道难》的嗣响:
夔州城西有巨石,屹如天柱卓如笔。孤高中立无所依,直入浮云百千尺。瞿塘五月水势张,长年三老戒舟航:大如鹤,不可触;大如马,不可下;大如象,不可上。秋江芦叶黄,仅可通帆樯。蜀庶数百万,转货归淮阳。吴盐亦可漕,溙集白帝傍。天险与人力,一消还一息。安者莫欣欣,危者莫戚戚。既入畏途中,安得双飞翼!五湖风清月白时,水光荡漾青玻璃。孤篷长钓一尊酒,东西方南北随所之。胡为误入滟滪堆,白日两耳闻惊雷,手战胆落面若灰。或有失足命难保,千金却喂江鱼饱。李斯临刑叹黄天,何如青门退身早。多少滟滪堆,隐在名利场。英雄有眼不能识,一跌赤族尤可伤。我有芳洲雁山下,清泉白石依垂杨。停篙曳缆可如意,青帘疏簟陪茶床。酒酣吟诗摇水光,自知此乐不可当。滟滪堆,在瞿塘,十里万里休相望,使我攒眉愁断肠!
朱谏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把相当的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去。
他的学术活动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诗歌研究,主要是李白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李诗选注》和《李诗辨疑》两种著作;二是史学研究,主要成果是《宋史辨疑》;三是儒学研究,有《学庸图说》,有论者称他为“理学中人”,所据可能在此;四是地方史研究,著作有《雁山志》,这是第一部较成系统的雁荡山志,刊刻于嘉靖五年(1526),另有《江心志》。这四个方面的著作,完整留传至今的有《李诗选注》《李诗辨疑》和《雁山志》,其余散佚。成就最大的应是李白研究。在朱谏之前,研究杜甫久已成风,“杜诗”一名也早已确立,而李白研究却薄弱得多,朱谏可谓较早系统研究李白的学者,而“李诗”一名更是由朱谏第一个提出。
《蕩南集》清同治十三年樂邑瑤川朱氏刻本 (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1
《蕩南集》清同治十三年樂邑瑤川朱氏刻本 (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2
《雲松巢集》 清同治五年孫氏抄本 (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1
《雲松巢集》 清同治五年孫氏抄本 (藏浙江大學圖書館)书影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