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籍名人
袁采与《袁氏世范》
作者: 言午   来源:《从乐清走向世界的袁采》
 

袁采,字君载,宋代信安(今浙江衢州)梧坡人,生年不详,卒于庆元元年(1195)。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官至监登闻鼓院。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任乐清县令,为官刚正,有政声,尤在文化方面对乐清有显著贡献。

袁采在乐清县令期间,除了催课问讼、保境安民等行政事务外,除了继焦千之、林季仲等人之后,将县学因其破敝加以重建、并筑仓等事务之外,还有多部著述问世,比如纂修了《乐清县志》十卷,刊本在元代尚存,可惜后来志与图均失传,仅其中《雁山图序》有传。而其中最受世人推重的是袁采的治家格言著作《袁氏世范》。《四库全书提要》有言:“其书于立身处世之道反复详尽,所以砥砺末俗者极为笃挚……明白切要,览者易知易从,固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也。”为该书作序的刘镇说:“其言则精确而详尽,其意则敦厚而委屈,习而行之,诚可以为孝悌,为忠恕,为善良,而有士君子之行矣。然是书也,岂唯可以施之乐清,达诸四海可也;岂唯可以行一时,垂诸后世可也。”据说当时书稿还没有刊行,人们就争相传阅抄录,“假而录之者颇多,不能遍应”。

刘镇,宋乐清石船(今乐清白象)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是袁采太舍生时同学。从刘镇的序言和《乐清县志》的记载看,袁作《世范》的目的,是为了“刊训乐民”,是教化乐清百姓的举措,其口气不同于一般的受话对象为著者子弟的“家训”。

《袁氏世范》分“睦亲”、“处己”、“治家”三篇,共208则,每则字数短者几十字,长者也不过两三百字。袁在书后序中说:“近世老师宿儒,多以其言集为语录,传示学者,盖欲以所自得者,与天下共之也。然皆议论精微,学者所造未至,虽勤诵深思,犹不开悟,况中人以下乎?”鉴于此,他采用了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说理却颇为透彻,而且将此书名为《俗训》,后因刘镇认为此书可为“万世之范”,始改今名。

《袁氏世范》中有不少见解颇为精彩新颖,至今仍不觉陈旧。如“睦亲”篇中关于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一些看法,确能道人所未道。认为父子兄弟间的冲突和不和,往往缘于性格不合而一方要求另一方合于己,因此《袁氏世范》提出“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己;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听”。就是要互相理解,而非苛责他人,这种看法,比那种一味要求为子弟须服从父兄的伦理观念要开明得多。又如,关于家庭成员间要“忍”,袁采也有不同流俗的见解,不赞成无条件的忍,认为如果那样会“积之既多,其发也如洪流之决,不可遏矣”,甚至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而提出“不若随而解之,不置胸次……”并主张对家庭成员品行上的缺陷要学会适度的宽容,“自古人伦,贤否相杂,或父子不能皆贤,或兄弟不能皆合,或夫游荡,或妻悍暴。少有一家之中无此患者,虽圣贤亦无如之何。譬如身有疮痍疣赘,虽甚可恶,不可决去,惟当宽怀处之。能如此理则胸中泰然矣。古人所以谓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人所难言者如此。”

《袁氏世范》主张子弟不可使之废学。他袁采又针对“富贵之家教子弟读书,固欲其取科第及探究圣贤言行之精微”之类期值过高的现象,提出“命有穷达,性有昏明,不可责其必到,尤不可因其不到而使之废学”的主张。主张子弟须使有业,认为“贫贱而有业,则不受饥寒;富贵而有业,则不至于为非”,同时指出,一些纨绔子弟之所以堕落“非其本心之不肖,由无业以度日,遂起为非之心”。在“处己”篇中,袁采就子弟的社会交游,主张既要谨其交游又不能因噎废食,避免因担心子弟学坏而“拘之于家,严其出入,绝其交游,致其无所见闻,朴野蠢鄙,不近人情”。这些见解,至今仍不失为平允切当之论,具有现实意义。

《袁氏世范》在“处己”篇中提出“操履与升沉自是两途”的观点,认为两途“不可谓操履之正,自宜荣贵,操履不正,自宜困厄。若如此,则孔颜应为宰辅,而古今宰辅达官不复小人矣。盖操履自是吾人当行之事,不可以此责效于外物。责效不效,则操履必怠,而所守或变,遂为小人之归矣。今世间多有愚蠢而享富贵,智慧而居贫寒者,皆自有一定之分,不可致诘。若知此理,安而处之,岂不省事?”袁采在此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无奈的命题,有许多身居高位的人品行却极卑污,世代皆有,今天仍有。但坚持主张正直的人们不可因现实如此而改变自己的操守,而应为当行之事。

《袁氏世范》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妇女和婚姻问题。袁采极力指摘媒人的可恶;反对在子女幼小时给子女议婚;批判婚姻贪攀门阀、图谋富贵的现象;指出因亲及亲(即表兄妹间的婚配)利少弊多;分析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尤其是再婚、再嫁所造成的许多柔盾;认为女子苦,遇到不肖的丈夫和儿子更苦。总的来说,袁采是站在妇女一边的。在理学的影响越来越大、统治越来越严的宋代,《袁氏世范》的婚姻观、妇女观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袁氏世范》如刘镇所言,超越了时空,传诸后世、达诸四海,成书以来700多年间多次刊布,并被收入《四库全书》和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1995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列入《中国历代家训丛书》重刊,这大概是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版本。其后三秦出版社又将它编入文白对照的《老人言丛书》中《治家格言》一书出版,只是内容顺序有所编排、有所删简,仅取28则,只是一个选本。

   难能可贵的是,袁氏著作也引起了西方汉学界不少学者的重视。美国汉学家伊霈霞(Patri Buckley E-hrey)、墨子刻(Metager)、约瑟夫·麦克德莫特(Joseph P·Mcdemott)和包弼德(Peter K·Bol)都研究过《袁氏世范》。伊霈霞将《袁氏世范》翻译成英文出版,并著有《宋代中国的家族与财产:袁采的社会生活观》一书;而包弼德在《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一书的第一章中将《颜氏家训》和《袁氏世范》进行比较研究,以论证由南北朝到唐宋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观念的转型。相比国外,国内对《袁氏世范》研究反而落后。从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看,《袁氏世范》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家训”之书,其蕴含的思想、文化非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