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清蓝夹缬
作者:   来源:乐清非遗中心
 
  
蓝夹缬被单
 
   蓝夹缬,是古代夹缬的一种,蓝色印染的一种棉织物品,曾是浙南地区民间最普遍的日常用品。

  蓝夹缬流传在浙江省南部地区,以温州为中心,向台州、丽水等地辐射。乐清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尤其是乐清城北、白石一带坡高、水好、气候及土壤适宜等优势,所以在蓝靛的种植方面尤为出名。乐清的蓝靛出现至少有600多年历史,明永乐《乐清县志》卷三“土产”目录中有记载:蓝靛的种植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不少经济收入。乐清蓝靛种植的鼎盛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当时白石中雁一带有2000多户人家种植蓝靛达上万亩,与此同时乐清的蓝夹缬也十分红火,几乎每个乡镇都有染坊,经济较好的乡镇达十几个到二十多个染坊。

翻晒蓝夹缬

   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多,环环相扣。首先是打靛,每年十月靛青收割好,打靛师傅通过包含十几道工序的制作环节,使蓝靛植物变成印染的靛青染料;其次是准备好质量上乘的雕版,雕版纹样以传统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图案和花鸟走兽吉祥图案等为主,艺人精雕细刻,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动物形象;在前两个工序的基础上再通过多达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印染。蓝夹缬制作程序繁琐,工艺精湛,几百年的手工艺传承,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2011年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