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乐清县名的由来
作者:   来源:《浙江省乐清县地名志》:1987.7
 

   乐清县本名乐成,其来历说法有三种,这三种说法都和音乐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王子晋吹箫说。

   其一为王子晋吹箫说。王子晋,姬姓,名晋,字子晋,相传为周灵王太子(一说名为王子乔)。好吹笙箫作凤凰鸣声,为浮丘公引往嵩山修炼,三十余年后在缑氏山顶飞升成仙。本地传说,王子晋成仙后跨鹤东来,曾到过东瓯三处地方,一是今乐清仙溪一带,故该处有山名仙亭(古通“停”),有水名仙溪;还有以仙为名的“仙桥”、“仙杖峰”等。二是乐清县城西侧山上,垒石作台,吹箫其上,乐声悠扬,响彻四野;吹罢又至台下泉水中沐涤其箫,故山名箫台,泉名沐箫,后又建有沐箫寺。《乐清县志》载,沐箫寺建于明嘉靖年间。邑人赵文韶舍财建造,因傍沐箫泉取名沐箫寺,今仍在。三是到过今瑞安与温州交界处的山上,亦垒台吹箫,故山名吹台。后人根据王子晋在箫台山吹箫的传说,又按《尚书·益稷》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说法,名县为乐成。这一说法,起源最早,并县由于神话故事很美丽,又得到过南宋状元王十朋的肯定,王十朋在《答乐清徐令森》称本邑为“子晋之江山”。据记载北宋时本邑白鹤寺高僧信南应召赴京谒宋仁宗,仁宗问其乡里,信南回答说:“臣僧所居乃王子晋吹箫之地,张文君入竹之乡。”仁宗一听就明白,说:“哦,你是乐清来的。”鹤、箫声,这些意象都非常诗化,和乐清的优美山水十分合拍,历代文人都将王子晋吹箫传说当做乐清的名片。

   其二为“云门张乐”说。“云门”,古乐曲名,也称“云门大卷”,相传为黄帝所作,周代“六舞”之一,用以祭祀天神。《周礼·春官·大司乐》注云:“云之出岫,润盖万物,如帝之德,无所不施。”所以本邑古有“箫台八景”之一的“云门福地”(古寺院名),遂以乐成名县。此说现已鲜为人知,当因其有牵强之故。

   其三为清道光丙戌(1826)《乐清县志》取《礼记》大乐正造士,七年小成,九年大成之意的说法。乐正,为周乐官名,掌管宫廷祭祀、庆典时的乐礼,并负责培养训练乐师。《道光志》载,乐成之名来源于此。但这种说法仅此一家,又属后起,故少为人所接受。

   以上三种说法,都是因音乐而成县名的,所以县名之“乐”,读“yuè”。同时乐成的“成”字,据《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纪要》、《在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均作“成”,惟《唐·元和志》和《旧唐书》作“城”,故历代《县志》皆直书“成”(至今乐清县城仍称乐成)。